校家社协调育人护航交通课程建设方案
时间:2025-05-06 阅读:16次
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
校家社协调育人护航交通课程建设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
以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理念为核心,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,构建分年级、递进式交通安全课程体系,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、规则意识和应急能力,形成“家庭引导、学校主导、社会支持”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生态。
二、课程目标
1. 基础认知:低年级学生掌握基本交通规则与安全常识。
2. 实践能力:中年级学生提升安全出行技能与场景应对能力。
3. 责任意识:高年级学生树立法规意识,具备应急处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
三、分年级课程内容与实施
一年级:《有趣的交通小伙伴》
目 标:认识交通工具、信号灯、斑马线,培养基础安全意识。
内 容:
动画故事:交通工具的“自我介绍”(如红绿灯、校车)。
情景游戏:“红灯停绿灯行”模拟演练。
家校社协同:
家庭任务:亲子共绘“上学安全路线图”。
社区资源:邀请交警入校展示交通指挥手势。
二年级:《我是小小交通员》
目标:理解行人、乘客的交通责任,实践安全行为。
内容:
角色扮演:模拟过马路、公交乘车场景。
实践活动:校园周边“安全隐患大发现”调查。
家校社协同:
家长志愿岗:协助学生进行校外短途安全行走实践。
社区联动:与公交公司合作开展“文明乘车体验日”。
三年级:《交通标志大揭秘》
目标:掌握常见交通标志含义,理解其重要性。
内容:
探究学习:分组解密标志分类(禁令、指示、警告)。
创意设计:设计校园内“安全提示标志”。
家校社协同:
家庭实践:拍摄“社区标志我知道”短视频。
社会支持:交通局提供标志图库与案例讲解。
四年级:《安全骑行与乘车》
目标:学会自行车安全检查、骑行规范及乘车避险技能。
内容:
技能实训:自行车头盔佩戴、上下车规范演练。
案例分析:乘车时误开车门的危险情景模拟。
家校社协同:
家长监督:签订“家庭骑行安全承诺书”。
社区资源:共享单车企业参与“安全骑行讲座”。
五年级:《复杂交通场景应对》
目标:提升在拥堵、夜间、恶劣天气下的应变能力。
内容:
情景模拟:雨天打伞过马路视线盲区实验。
辩论赛:“遇到交通事故,我应该怎么做?”
家校社协同:
家庭任务:制定“家庭出行应急预案”。
社会专家:消防员讲解交通事故应急逃生技巧。
六年级:《交通安全法规与应急》
目标:了解交通法规,掌握急救技能,强化社会责任。
内容:
法规课堂:解读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重点条款。
急救实训:学习止血、CPR等基础急救操作。
家校社协同:
社区实践:参与“文明交通宣传志愿者”活动。
家校共育:家长与学生共写“交通文明倡议书”。
四、课程评价体系
1. 过程性评价:通过课堂表现、实践任务完成度、家长反馈表综合评分。
2. 成果展示:每学期举办“交通安全嘉年华”,展示手抄报、情景剧、设计作品等。
3. 社会认证:联合交警部门颁发“交通安全小卫士”等级证书。
五、保障措施
1. 组织保障:成立校领导、家长代表、社区民警组成的“交通安全教育领导小组”。
2. 资源保障:开发校本教材《平安成长路》,建设校内模拟交通场景场地。
3. 师资培训:每学期开展教师交通安全教育专项培训。
六、预期成效
通过六年系统性学习,学生将实现从“被动遵守”到“主动倡导”的转变,家校社形成合力,打造区域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品牌,为儿童平安成长保驾护航。
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
2022年10月
- 上一篇:没有了!
- 下一篇:警校协同育人实施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