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欢迎您!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协同育人中心

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反馈与整改措施

时间:2025-05-06 阅读:5次

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

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运行效果反馈与整改措施

 

 一、运行效果反馈  

通过问卷调查、家长座谈会、教师访谈、社区代表沟通会及活动数据分析等方式,对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中心)的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,总结如下

()运行成效

1.机制建设初具成效:初步建立了家校社三方协同的组织架构和制度,明确了职责分工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。  

2.活动参与度较高:家长课堂、社会实践、亲子活动等参与率达75%以上,家长和社区满意度达80%。  

3.学生成长促进明显:通过家校社共育活动,学生在行为习惯、社会责任感、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。  

4.资源整合初步实现:引入社区资源(如红色教育基地、公益组织)支持学校德育活动,形成部分特色项目。  

(二) 存在问题  

1.宣传力度不足:部分家长对中心职能和活动内容了解不深,参与积极性差异较大。  

2.活动形式单一:现有活动以讲座、志愿服务为主,缺乏针对不同年级、不同需求的个性化设计。  

3.沟通渠道不畅:家校社三方信息共享不及时,家长反馈问题的解决效率较低。  

4.资源整合不充分:社区和企业资源利用率不足,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。  

5.效果评估缺位:缺乏科学的运行效果量化评估体系,部分活动流于形式。  

 二、整改措施  

针对反馈问题,结合学校实际,制定以下整改方案:  

(一)加强宣传推广,提升参与意识  

 1.优化宣传渠道:通过学校公众号、班级群、社区公告栏等多渠道发布中心活动信息。  

2.每学期初召开校家社协同育人启动会,明确年度计划与目标。  

3.设立家长联络员:每班推选1名家长作为协同育人联络员,负责信息传递与动员。  

(二)创新活动形式,增强育人实效  

1.分层分类设计活动:  

   低年级:以亲子互动、习惯养成为主题(如家庭劳动日)。  

   高年级:以社会实践、职业体验为主(如走进社区服务站)。  

2.打造品牌项目:结合通川区红色文化资源,开展红色研学”“家风故事会等特色活动。  

(三)优化沟通机制,提高响应效率  

1.建立线上反馈平台:利用钉钉或企业微信开设家校社直通车模块,实时收集并处理家长、社区意见。  

2.设立协同育人沟通日: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为固定沟通日,由校领导、家长代表、社区负责人共同参与问题协商。  

(四)深化资源整合,构建长效机制  

1.拓展合作单位:与社区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明确资源支持清单(如场地、专家、资金等)。  

2.成立专项基金:通过社会捐赠、企业赞助等方式设立协同育人基金,保障活动可持续开展。  

(五)完善评估体系,强化动态管理  

1.制定量化指标:从参与度、满意度、学生成长数据(如行为表现、实践成果)三个维度评估活动效果。  

2.引入第三方评估:每学年邀请教育专家或社会组织对中心运行进行专业诊断,提出改进建议。  

 三、整改时间安排  

阶段

时间节点

重点任务

第一阶段

20243-4

完善宣传机制、启动线上反馈平台

第二阶段

20245-8

创新活动设计、签订社区合作协议

第三阶段

20249-2

建立评估体系、总结整改成效

四、保障措施

组织保障:由校长牵头成立整改领导小组,明确责任分工。  

制度保障:修订《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管理办法》,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。  

监督保障:定期向家长委员会、社区代表通报整改进展,接受社会监督。  

 五、总结  

通过系统整改,力争在2024年底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更完善、活动形式更丰富、资源整合更高效、育人效果更显著的目标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  

 

 

通川区第二小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服务中心  

202432